刘洪鑫
前段时间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,新条例以鲜明的导向将党中央“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,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”的庄严承诺,化作了可触可感的制度实践。
厉行节约乃政治之责,须以刚性约束定分止争。“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”,浪费行为虽常始于细枝末节,却深刻侵蚀着党的肌体和公信力。新《条例》剑指要害:严禁搞劳民伤财的“形象工程”“政绩工程”,直击形式主义沉疴;严格规范公务接待、公车使用、会议活动等开支标准与程序,清晰划出“何为可为、何不可为”的红线,压缩自由裁量空间。此即“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”的生动实践,通过层层织密的制度防线,杜绝“跑冒滴漏”,确保每一分公帑的使用都置于程序正义的阳光之下。
监督曝光为悬顶之剑,必以亮丑揭短震慑警示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纪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。新《条例》锐意强化监督闭环:不仅要求公开透明晒账本,主动接受群众、舆论等多维监督;更赋权纪检监察机关一项关键职责——精准选取并高频次曝光铺张浪费典型案例。曝光正是昭示“纪律是块铁,谁碰谁流血”的雷霆手段,指名道姓通报,剖析根源危害,以身边事警醒身边人。此非小题大做,而是“治病树、正歪树”的预警良方,让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”的戒尺时刻高悬,使铁规真正“长牙”、生威。
勤俭担当乃执政之魂,要在涵养自觉里践于行。制度的生命力,最终系于执行者的思想认同与行动自觉。新《条例》不只是约束的“紧箍咒”,更是价值观的“校准仪”。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”,条例的精神内核在于唤醒对公共财产的敬畏之心,锻造务实为民的担当品格。要让“过紧日子”成为党员干部的价值标准与行为习惯,就必须将勤俭作风深植于心,外化为“以百姓心为心”的自觉实践。少一个华而不实的会场,就能多一个惠民便民的设施;省一笔无谓的支出,就增一份托起民生的底气。
新版《条例》以清晰的禁令压实责任,以有力的监督强化震慑,以深刻的价值引领涵养自觉。这套制度组合拳,既着眼于把牢用权关口、严控支出成本,更致力于推动勤俭节约蔚然成风,切实将党和政府的“紧日子”转化为惠泽于民的“好日子”,涓涓细流终将汇成新时代艰苦奋斗的磅礴江河。
广瑞网配资-广瑞网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-按天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