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鸿章是推崇西医的第一位重要官员。1881年,他创办了北洋医学馆,这一举措标志着“贬中医、扬西医”的开始。尽管如此,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仍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,尤其是广大老百姓对所谓的“科学精神”和“实验主义”缺乏理解,他们关注的只是如何以最少的花费治愈疾病——而在这方面,中医天然占据了优势。
19世纪末的西医,尽管已经具备了一些基础理论,比如能够清楚描述人体器官的分布,能较为准确地解释血液循环、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运行,但药物研发进展缓慢,实际疗效上并不比中医显著更好。在大多数情况下,西医更像是传教士为了获取民心所用的工具,借助“免费治疗”的口号,吸引了少数人前来尝试。
只有在一些特定的领域,比如天花的防治方面,西方发明的“牛痘术”才让西医在广州、福建等地获得了口碑,但这一影响力远不足以改变中国人对中医的普遍认同。直到甲午战争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、日俄战争等一系列冲击中国的战争后,知识分子们终于意识到“科学”力量的重要性。中国的命运紧紧与科学发展联系在一起,他们认为,如果不跟上世界科学的发展步伐,中国将面临灭顶之灾。
展开剩余82%在这种背景下,为了提升科学精神,中医、古文、辫子,甚至儒家思想都被批判为“愚昧落后”。章太炎等国学大佬带头提倡“废五行”,他用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重击中医学术界,使其难以招架。民国卫生事业的开创者余云岫,也旗帜鲜明地用“科学标准”来反对中医,认为中国要崛起,必须与科学“对话”。
这种知识界的“自废武功”并非没有道理。当时的中国处于非常落后的境地,如果不进行彻底的改革,国家迟早会沦为列强的殖民地。而且,“科学”本身比“愚昧”更具吸引力,这点几乎无人质疑。问题的关键在于,当时的中国文化人为了“反封建”,推翻“旧有制度”,不惜将中国传统文化与“科学”对立。
然而,大家也知道,中医是基于数千年经验积累的医学体系,尽管它不像西医那样强调实验,但绝非“反科学”。在我看来,所谓的“经验”,也正是对客观规律的总结,其价值甚至与“统计学”相当。举个例子,如果我们发现某种草药能够治疗新冠,治愈率高达90%,你是否能轻易地给它贴上“反科学”的标签?
同样,西医强调“科学剖析”和“实验主义”,但它能保证100%的治愈率吗?如果不是100%的成功率,那所谓的“科学”是否也应该打个折扣?由此可见,中医并非完全“反科学”,西医也未必是完美无缺的。两者都是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,并且具有强烈的互补性。
想象一下,如果你因胃痛住院,经过一系列检查,确诊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,医生开了一堆抗生素和消炎药,这就是西医的治疗方法。然而,你回家后,还需要吃一些甘蓝茄子,调整饮食习惯,严重时还得做点按摩,这就是中医的调理方法。如今,大多数治疗方法已经是中西医结合的方式,西医负责治疗,中医负责调理。如果你非要将治愈的功劳完全归功于西医,那就不得不承认,西方的文化影响力实在太强。
事实上,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对中医的批判,并未能改变中医在民间的主流地位。因为中医的治疗成本极低,普通感冒、腹泻、发烧等疾病只需简单的草药,治疗成本几乎为零;即使是大病,中医也往往不会采取过于激烈的手术方式,而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,促使身体自我修复。因此,尽管西医有其先进的理论和技术,中医依旧能在民间保持较高的生命力。
即使在今天,西医也无法保证100%的药到病除——有时它不仅效果不佳,还会让患者付出高昂的医疗费用,把一个家庭的积蓄耗尽。而中医则以其便宜且有效的特点,深得老百姓的青睐。如果必须在“疾病”与“贫困”之间做选择,许多人宁愿忍受病痛,也不愿让家庭陷入困境。
此外,中医在一些疾病的防治方面,也不逊色于西医。例如,2021年4月,越南在放开防控措施后,利用传统医学和赤脚医生,帮助民众顺利度过了感染高峰。越南的传统医学,实际上就是中医的一个分支,凭借着中医的优势,越南人民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战胜了德尔塔毒株。
那么,为什么中医在明末清初拥有如此强大的民间基础,后来却被西医压制呢?难道文化人的“言辞”真有如此魔力?事实上,虽然知识分子的“反中医”言论非常响亮,但老百姓并不买账。鲁迅的小说中充满了对中医的批判,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一点。
即使在学术界,关于中医的讨论也并未形成一致的共识。为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,学者们如恽铁樵、杨则民等,分别写了《群经见智录》和《内经之哲学的检讨》,用西方的科学理论来解读中医,这些文章一度为中医赢得了一定的学术空间。
然而,中医最终被西医全面压制,原因并非单纯的文化冲突,而是“顶层设计”中的强力压制。民国初期,北洋政府颁布了教育法令,将中医排除在教育体系之外,遭到了中医界的激烈反应。教育总长汪大燮明确表示:“我决意废止中医,不再使用中药”,给中医判了死刑。1929年,南京政府卫生部通过《废止旧医以扫除卫生事业之障碍案》,不仅禁止中医办学,还查封了所有与中医相关的出版物,表达了“灭绝中医”的决心。
1933年,汪精卫主政,公开主张中医停业,连中药店也应歇业。经历了二十多年的“顶层设计”打压,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,最终在民国政界成为人人喊打的“过街老鼠”。
那么,为什么中医会遭受如此打压?真正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。中西医之间的冲突,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利益链条。西医,尤其是跨国制药公司,凭借其庞大的产业链,能够获取暴利,而中医却没有这种“赚钱”的能力。西医的高度工业化、流程化,依赖专利垄断,导致它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,反过来压制了中医的发展。
尽管现在中医面临着众多挑战,但它的民间传承依然存在。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,能够实现中西医的互补,解决“看病难、看病贵”的问题。若中医能够获得复兴的机会,我们应更加包容和支持它。毕竟,中医的复兴之路注定会充满困难,但只要抓住大方向,未来仍然充满希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配资-广瑞网配资官网-在线配资平台哪个好-按天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